雞血石與昌化石歷來皆是聞名遐邇,在古代,而實則二者是相同之物。只是一者取產地之名,一者則以色彩紋理命名,展現出昌化石的多面風采。
昌化石出自于浙江昌化縣十二都康山地方(古代),是纖嶺至半嶺玉巖山礦區所產。它的血液中天生便帶著渾然天成的文人色彩,集昌化石材質的獨特性,因而成為圖書石的佳選。
昌化石作為“印石三寶”之一,色彩比芙蓉石與田黃石都更豐富、更富于變化。簡而言之,其他彩石具有的色彩,在昌化石中都能找到;而其它彩石不具有的色彩,昌化石有著更絢爛的呈現。

昌化印石
昌化雞血石從成分上而言,是以地開石、高嶺石等礦物質為主,還有明礬石、石英等礦物質,和辰砂礦物質結合的共生礦物體,因鮮紅色似雞血的辰砂(朱砂)而得名。雞血石的形成在自然界中亦是十分罕見,每一塊雞血石所含不同復雜礦物質元素,因而造就了其獨特的色彩與紋理,又加之以千變萬化、絕無僅有的個性之美。
昌化雞血石上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密點,紅點若雞血,青紫的如同玳瑁,有牛角凍雞血石、白凍雞血石、黃凍雞血石等千變萬化,但從名字上便已能夠一窺石材紋理及色彩的特點。昌化雞血石既獨具文化內蘊,神奇稀有又兼具色彩之美,面世以來始終深受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及收藏家的喜愛而成所求之物。如今,昌化石的石材更是日趨罕有珍貴,更是成為了收藏市場上極受關注的品類。

昌化印石
昌化雞血石品質的判斷主要從兩大方面綜合考量,一是看質地的屬性,凍軟剛硬,是否純凈、細潤、石性、瑕疵等,二是看雞血石的特性,色彩的濃淡、艷麗。質地,溫潤如玉、細膩凝結、色彩豐富、石性穩定,是決定雞血石品質、品位之關鍵,加以變化萬千的雞血,有“大紅袍”、“羊脂凍”、“劉關張”等名品昌化雞血石。
雞血石有“老坑貨”、“新坑貨”、“山料”、“田料”之稱,但主要是指開發早遲和質量優劣和不同坑口礦區之特點,并不是昌化石品種的區分。在品評石材質量時,有紅硐礦石、水硐礦石、康山嶺礦石、蚱蜢腳盤礦石、料蕩硐礦石、纖嶺硐礦石、粗糠塢硐礦石、老鷹巖硐礦石、青柴盤硐礦石之說,雞血石礦區以紅硐、康山嶺、蚱蜢腳盤為核心,這一帶礦區的雞血石質量相對更為穩定優越產量相對多一些,其它礦洞也有不少名品。因為論品種,這些坑硐的雞血石千變萬化、出產量也較少,因此也造就了昌化雞血石“一石值千金”的身價。所以昌化石的種屬難以坑硐、產地名劃分,優劣貴賤唯有積累系統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后才能真正做到“識貨”了。
國人偏愛瑰麗絢爛的事物,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或是“深如綺色斜分閣,碎似花光散滿衣”,或是“拂拂生殘暉,層層如裂緋”,或是“余霞散成綺”,或是“霞落潭中波蕩影”,仿佛能成為觀賞者心中的朱砂痣,撥動心中的回弦。

昌化印石
在《昌化石賦》中,作者以一支生花妙筆一唱三嘆地吟誦昌化石之美“若夫昌化雞血,實天地之造化,自然之精華也。美之極矣,有凝脂之滋潤,多凍蠟之光滑;貂蟬姍姍以拜月,西子楚楚而浣紗。艷比夭桃,灼灼以嫵媚;神欺菡萏,燦燦而堪夸。泊孤舟以賦赤壁,揮玉筆而倚丹崖,劍氣如虹,舉燕然之旌纛;美人似玉,伴孤鶩之紅霞。滄浪之水,可以濯足;昆山之玉,何妨彈笳。一點丹心,拱清涼之月;幾汪碧血,綻璀璨之花。橫長槊以煮酒,掛彎弓而烹茶。雞血之石,印章皇后;惟幾惟康,帝王之家也。”
鮮紅燦爛蘊含著無窮奧秘與深邃內涵的雞血石,不僅有奪人心魄的色彩,更因為自然造物的不確定性而讓其中的血色呈現出變化無端的奪目效果。它的變幻莫測、瑰麗絢爛在玉石之中可謂力拔頭籌。塊血、條血、梅花血、浮云血等不一而足,鮮紅最貴,次為朱紅、暗紅,深淺不一、濃淡相宜。可與旭日爭輝,又可與晚霞媲美,當真是造化神奇的石中瑰寶,令人無限慨嘆又沉醉其中。

昌化印石
分門別類,盡展風采
古人本將雞血石與昌化石歸為同一含義,
雞血石也便等同于昌化石。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發現其他品種的靈石,才將雞血石作為昌化石其中代表性的一類品種,區分出五大類。
得天獨厚的地質環境與上億年的時光孕育出品質優異的昌化石,造就出豐富艷麗的色彩和靈動凝結的質地,石性穩定適合雕刻與收藏,千變萬化、不一而足的紋理與色彩則賦予每一塊昌化石獨一無二的特性與價值。
雞血石是昌化石中最名貴的品種,是最古老、最艷麗、最神奇也最濃烈艷紅的玉石,因而也便有了“印石皇后”之稱,不僅珍貴稀有、價值千金,其中的名品更是一印難求。

昌化印石
昌化石根據所含礦物質、不同特征和出產環境等而分為五大類,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昌化雞血石:以地開石、高嶺石等為主的礦物質與辰砂礦物質結合稀有的共生礦物體寶石,細膩靈動,殷紅艷麗,有青紫如玳瑁的牛角凍雞血石,劉關張(章)雞血石,羊脂凍雞血石等數十名品,是昌化石中最有代表性品種。
昌化田黃雞血石:在玉巖山礦區山坡泥土層所挖采出的雞血石,屬掘性石、籽料,表面一般帶有石皮或無,質地相對溫潤細膩、凝結度更優。田黃雞血石因長時間的在泥土中吸取山川靈氣,部分石質中并有一層再生的石皮,表面雞血普遍有氧化現象,表面的石質也普遍有變化,因此比雞血石更難研究含血量,“賭”的成份也更大。篆刻、石雕刀感極優,故有“帝后合一”之美譽。
昌化田黃石:在玉巖山礦區山坡泥土層中所開采出的昌化石。原料表面石皮包裹著,以黃色為主,也有黑色、白色石皮的昌化石。被人們稱之為“籽料”,屬掘性石。昌化田黃石的石性極穩定,打磨后呈現出瑩潤光澤特好,與壽山田黃礦物質、演變過程類似,是篆刻首選材料。
昌化凍石:在玉巖山礦區開采的地開石、高嶺石等礦物質結合體的昌化石。色彩豐富,石性穩定,可用于制印章和石雕各工藝品的應用。代表性有朱砂凍、紅花凍、黃凍、白凍、烏凍、雙彩三彩五彩凍等等的凍石名貴品種,色彩斑斕多變,均呈現出剔透晶瑩的光彩。
昌化彩石、奇石:在玉巖山礦區,各種色彩奇特、紋理奇巧的昌化石,源頭礦區昌化綠等品種亦屬其中。

昌化印石
昌化名石,價值幾何
市場經濟時代,商品的價值都有賴于市場的認可,藝術品亦是如此。藝術品價格的高低比普通的商品更難衡量,需要藉由自身價值、政治、經濟、文化、市場、拍賣等因素共同構成完整的評價體系。
昌化縣距城百余里十二都山中產圖書石,紅點若朱砂,便是世人所說的雞血石,亦有青紫如玳瑁的,頗可愛玩。
從雞血石誕生之日起,質地純凈而無瑕疵,色彩殷紅斑斕如雞血的精品雞血石最是難得。《清稗類鈔·礦物類·昌化石》中記載道“然近數十年來求石質明活而斑鮮若雞血者,一方印章,價值數十金,亦尠不可得也”,足見雞血石的價值之高,也佐證了雞血石在古人心中所謂的“無價之寶”。

晚清 吳昌碩 篆刻(昌化石) 釋文 攀(連款)
雞血石是歷代帝王掌上寶,乾隆皇帝是印章大玩家,以雞血石印章刻《乾隆宸翰》并封之為國寶。清末中國經歷了一場巨大磨難,百姓疾苦,1950-1970年雞血石主要作為戰略物質,以礦石的標準定義價值。
上世紀70年代后雞血石回到了寶石藝術品利用,改革開放后,中國的藝術品文玩雜項通過廣交會走向海外,90年代初期,一方標準(2×2×8厘米)雞血石精品印章價值數十萬人民幣,遠已超其它名貴的藝術品,被賦予了更高的文玩和收藏價值。
這一時期雞血石收藏市場主要是中國臺灣、香港地區及日本等國家。雞血石色彩瑰麗而富于變化,具有喜慶祥和的寓意,也有了“印章皇后”的美稱。一方品相上乘的雞血石印,往往是擁有者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因此極受社會上層人士的推崇。90年代前后,雞血石在中國臺灣風靡一時,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玩家和收藏家競相追捧。2000年以前雞血石開采量90%以上的都銷往臺灣、香港和日本等地方為主。昌化雞血石的開采歷史中,1990-2000年是最輝煌的十年,再次整個玉巖山各礦點全面由手工轉為機械開采,2000年后昌化雞血石的開采亦迅速下降,到2010年以后幾乎無礦可采。2018年玉巖山全面禁止開采。

王勛(西泠印社社員) 篆刻(昌化石) 肖像印·錢镠(連款)
昌化雞血石因其特色與稀有,被尊稱之“印章皇后”。然目前應用的價值,主要行為在于藝術品文化方向,包括其它的產地都如此。印章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為印信文化之載體,契約精神誠信符號。以生活方式來解讀印信文化,其價值遠未開發。從文化自信來說我們應更好弘揚印章藝術文化。
印信文化與印章藝術是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是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見證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是串聯各歷史階段政治、文化、經濟盛衰的重要裁體。更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風貌與契約精神。
中國四大印石,浙江占了兩席:青田、昌化,也是獨一無二的有趣現象。